咨询热线:4000-123-020免费算命网

蝶舞软件 用数据驱动管理成就企业卓越绩效

热门搜索: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行业资讯分享 » 业财融合:跳出财务看财务,回到财务做财务

业财融合:跳出财务看财务,回到财务做财务

文章出处:责任编辑:作者:人气:-发表时间:2020-11-27 16:54:00【

 

业财融合的起源

业财融合是少数没有英文单词对应的财务术语。这是为什么呢?我推测是因为中国的业务速度发展太快了。传统的KPI常以ERP内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制定,而以此为基础做管理和数据分析的问题就在于频率。

大部分企业按月关账,意味着每月才能拿到一次数据,面对变化的行业环境或快速发展的业务情况,频率太慢了,是远远不够的。此时业务和销售等前台部门需要数据,以月为周期的数据难以跟上实际情况,而我们作为面向未来的财务专业人士,就要通过财务数据去支撑前段业务发展。而这就推进了企业管理的数字化,告别“拍脑袋”的决策方式,也就开始有了“业财融合”这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


 

 

什么是业财融合?

业务的经营加上财务的管理,用财务管理的手段结合业务经验去引导业务发展向前。业财融合往往是有数据支撑需求的业务提出来的,希望财务能够“跳出财务看财务,回到财务做财务”,用业财融合给财务工作指明方向。具体来说,就是当业务有数据支持需要的时候,可以跳出财务视角分析财务数据;回到财务岗位时,有扎实的能力和思维能将财务数据和本职工作整理好。

 

 

跳出财务看财务,回到财务做财务

财务需要思想变革,改变模式,需要往前走。虽然有部分成功实现的人和案例,比如一个合格的CFO必须具备“跳出财务看财务,回到财务做财务”的能力,做业务前进方向的指引者,通过全局视角,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。但对于绝大部分的财务人,这件事还是很难的。

首先,做财务是一种选择,绝大多数财务工作人员态度严谨,比较在意安全感,性格比较保守稳健,需要更多安全感和舒适空间。财务部的工作环境相对独立封闭,更容易潜移默化的让人闭塞。所以,让财务人员“走出去”这一点,普遍上是有一定难度的。业财融合的理念是合理的,但真正的业财融合需要的不是单独的超人,不是让某个人“走出去”,变成业财融合的精英,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团队体系。


 

 

业务经验 + 财务管理

 

业务经验和财务管理之间的“加号”,是一个完整的体系,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平台,要和业务达成一致。而业务到底要看什么东西?我们觉得为了搭建业财一体化平台,构建完善的体系,要和业务做需求的收集和访谈,这是必须要做的。具体大家都怎么操作呢?一般都是约个时间,和业务开会,让业务把他的需求点一二三四的记录下来。一次开会不够,可能还要开两三次。

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?首先,平台上线从选型到实施,需要 6-9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。平台上线后,业务的需求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。其次,业务不像财务,有时候没有深思熟虑好自己的需求实际有哪些,不了解不知道财务有什么数据信息和指标,导致说的一套,但可能实际要的是另一套。导致虽然你按照他的需求把产品做出来了,上线后才发现业务反馈新系统没什么用。

 


 

建立快速反馈机制

很重要的是,上平台之前需要先花一段时间解决部门间双向沟通的问题,可以的话,最好用半年时间派专人去了解业务上的真实需求,在外资企业,这个角色叫做财务分析,或者业务财务,Finance BP,先用 Excel 测试,跑半年磨合,了解业务情况的变化速度和可能性,也给业务足够的时间了解财务有什么数据,理清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思路,留足时间建立双方的理解和共识,创造良好的反馈机制,消除信息不对称。

核心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有这个人,如果没有这个人解决沟通问题,了解实际需求,后续的平台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的。组织架构中必须要有这个角色并留出这个时间,当业务财务在部门间磨合完善之后,再考虑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平台。如果半年的过程中,判断需求量够大,并且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做好,再用业财一体化项目来标准化解决这个需求。

总结三点:第一要建立业务财务的角色,如果组织架构中没有这个角色的话。第二是半年时间磨合,实际了解业务部门实际情况和需求。第三是达成共识,建立快速反馈机制,让业务和财务部门互相清楚理解对方有什么和需要什么。业务的需求是一定会变化的,而如果变化的太快速频繁,或者超出财务的预期,而且无法流畅沟通的话,花再多的钱,花再多精力搭建的业财一体化平台都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。

关于选哲科技

选哲科技
始创于2013年,是专业的业财融合IT解决方案服务商,致力于帮助客户搭建业财融合的数据中台,用数据赋能企业业务发展,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。经过8年的砥砺前行,选哲科技已经实施超过1000+的业财融合信息化项目,服务超过500+的成长型企业客户,其中集团公司60多家、上市公司30多家。覆盖了制造、系统集成、零售、电商、互联网、金融、能源等数十个行业。


扫码关注更多精彩
咨询热线:4000-123-020
微信号:9269263

 

相关资讯